包括了陳郁君、謝旻玲與王廣雯三人的「MANO慢鏝金工」是一個創作並推廣當代金工的團體。不久前她們邀請了日本重量級設計師黑川雅之來台,除了帶來由他所策劃的「藝形珍珠的旅程」展覽,也針對當代金工進行了非常有深度的幾場演講。Mano在義大利文中是「手」的意思,謝旻玲說她們的工作室取名為Mano意味著雙手對金工創作者來說有多麼的重要,而中文名「慢鏝」則表現著一種態度,希望大夥一起「慢鏝」地用「心」做「金」工。

文|謝旻玲、編輯台
圖|謝旻玲、陳郁君


「無 限」系列│不要去理會那些有形的無形的殼,衝出去吧!
 材質 / 手工鑄造薄胎琉璃、手工鍛造925銀花


2011年九月十八日早晨十點,日本知名的設計師,也是建築師的黑川雅之,在台北開講,現場座無虛席。這一天,講座以他策展,正在台灣展出的「Barrocco藝形珍珠金工創作展」開場,接著參展此次聯展的奧地利設計師Ulrich Reithofer也大方分享了他的創作理念,介紹了他以17世紀畫家維梅爾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為發想基礎的藝形珍珠創作系列。

黑川雅之先生

黑川雅之年過七十,但精力充沛,眼睛炯炯有神,說話鏗鏘有力,思路條理清晰,再加上其人文素養、專業經驗、個人修為與一種性格上獨有的魅力,在將近兩個半小時的演講與座談中為聽眾帶來了許多很值得人深思的觀念。出生於建築世家的黑川雅之,其實就是以「共生理論」聞名國際的建築師黑川紀章的弟弟。但比起專注於建築的父兄,黑川雅之在設計上的領域更為廣泛,除了建築、室內設計,他也涉及多種產品與金工設計,因此曾被譽為是「日本設計圈的達文西」。那天,聽完了黑川雅之先生與其展覽的創作者之一Ulrich Reithofer的談話後,心中久久迴盪著他們誠懇的分享與熱情的話語。尤其是黑川雅之那一句:「設計是一種告白…當我看到某人的作品時,我看到的不是那個作品,而是做出了這個東西的那個人。」設計並不只是玩玩表面形式的這件事,黑川雅之只用了幾個字就很詩意地把它說清楚了——設計,本該是一種告白。

這個意味無窮的演講是「MANO慢鏝金工」的陳郁君、謝旻玲與王廣雯三個人工作了超過半年的心血結晶。她們因著對當代金工的投入、理解與熱愛,邀來了黑川雅之,同時也將其工作室策畫的「Barrocco藝形珍珠金工創作展」帶到了台北。這一切之所以可以發生,都只是因為「慢鏝金工」的成員想要讓大家看看很不同於多數人刻版印象中的當代金工。



謝旻玲的分享│

當代金工按照字面上來解釋的話,其實指的是目前這個時代所出現的金工作品 (當代一般指的是從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今)。事實上我們所創作的東西更接近金工藝術品,因為我們的觀點是作品應該要突破時間性,而非只是一味地追求流行。

「易碎請小心」系列│用一切的力量來保護這個易碎的囍事
 材質 / 925銀與琉璃
 作者 / 慢鏝金工謝旻玲

以金工藝術發展純熟的歐洲來說,其作品的媒材表現已經突破以往大多使用的貴重金屬 (如金銀等) 以及貴重寶石 (鑽石、藍寶…等),而是較重視作者本身所要表現的故事內容與創作意涵。材料的選擇完全不受拘束,所有生活當中看得到的材料都會被拿來運用,因此它有了無窮的可能性。這些作品不僅可以佩戴,他們在某種程度來看,更像是一種「拿在手上的雕塑作品」。

回台灣這幾年,我一直期許自己可以跟更多人分享我在德國學習到的態度與想法。不管是創作或是辦展,我都希望自己全力以赴。我想,無論是創作或是策劃展覽,對於未知事物的那一種從懷疑、期待、挑戰到最後完成的整個過程,是有著一種令人難以抗拒的誘惑力,雖然過程常常是很煎熬的,但當我們完成過一次之後,就很容易地想要再有下一次的經驗。

「存在空間裡的手環」
 材質 / 925銀作者
 作者 / 慢鏝金工 謝旻玲


對於MANO慢鏝金工這個團隊來說,我們會跨足到創作之外,也是因為自己很想要在台灣看到更多優秀的當代金工作品,所以就從創作走向了策展,心想何不乾脆將一些國外的精采展覽在台灣好好地做出來,讓大家看到你想見不到的金工作品。同時我們也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和更多對當代金工有興趣的朋友認識與交流。

在德國將近六年的時間中,我覺得自己過了一段很紮實的生活,因為當時出國就不是為了文憑,所以我選了一所歷史悠久的金工技術學校,在那裏學到的除了技術之外,還有一生受用無窮的邏輯思考力,以及凡事都要按部就班的態度。就像金工創作的過程一樣,倘若你跳過一個步驟,下面就會全部受到影響。這也許可以說明為何我面對金工的態度是比較嚴肅的。創作的發想可以大放手腳去盡情揮灑,但最後我個人喜歡用非常謹慎的方式去完成作品。還有,創作中「過程」的魅力事實上是遠大過於所有一切的結果啊!

「 Ventriloguy 」 (此字為拉丁文,意旨腹語術)
 上圖材質 / 銀、珊瑚、絲絨緞帶
 下圖材質 / 鐵、漆、白玉、銀、板岩
 作者 / 慢鏝金工陳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