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澳港的南端,有一群孩子,自在地跳著泰雅族的舞蹈。簡單,卻令人感動。他們的力道與美感,皆有其獨特性,而我想這些獨特性是來自部落的力量。至於做為觀眾的我們,只有用心感受,才能真切體會。

文|吳華真
圖|公共電視

很大部分的南澳,總是空無一人,水流花開;有人說這裡是毛蟹的故鄉、香魚滿溪游;有人說這裡蠻荒原始,宜蘭境內最好的獵人只能在這裡找到;也有人說80%泰雅族人構築的南澳被主流遺忘...無論這裡是什麼,慓悍而多情的泰雅族人,理直氣壯地生活於此,並迎接遠來的異鄉人。

因為工作的關係,採訪過許多地方,但第一次有機會到訪南澳,是因為公共電視「台灣囝仔,讚!」的節目。我們因為金岳國小舞蹈隊而來,孩子們真的跳得很棒!泰雅族的音樂是以獨唱和對唱為主,族人熱愛唱歌,且常與舞蹈結合。歌曲大致可分為祭歌、酒歌、工作歌等。起初,我以為跳舞是泰雅族人的天分,不過與師生深入對談後才發現,原來,天分也是要被挖掘、培養與保存的。

金岳國小的舞蹈隊成立有二十幾年了,一般的舞蹈是沒有劇情的。直到三年前因為決定參加歌舞劇的比賽,就開始將部落的故事「莎韻」融入舞蹈中。他們的老師莊志強說:「開始帶這個舞蹈隊時,我比較兇,常常很生氣,因為我對舞蹈的要求非常高。可是每次比賽或表演時,孩子的表現都比練習時要好,當下我總是很感動。我常常告訴學生我們為什麼要跳舞,其實我們是藉由自己的舞蹈來了解自己的文化,並將它展現出來。事實上我對比賽的結果並不在意,最主要是希望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能學到更多自己文化裡的一些東西,如此而已。」

面對原住民的教育,莊老師感嘆地說:「在現在的社會價值之下,文化經常是被捨棄的東西,因為大家都會先想到生存問題。好比打獵,對我來講,它是文化,當學生很喜歡打獵時,我照理應該鼓勵他們的。但是如果學生成績不好,那我又該如何抉擇?以一個老師的立場,如果以後這些喜歡打獵的孩子在升學之路或就業上遭逢困境時,我會覺得對他們很抱歉啊!所以我也在面對兩難的局面。」

談到金岳國小的泰雅舞蹈隊,莊志強老師認為這是在他的教學生涯中意義非凡的一塊,他說:「說真的,這一塊也是靠大家啦!孩子們如果國小跳,國中沒法繼續,那大概也就會斷了。高中如果分配到平地學校,那就更是不可能再有機會跳泰雅舞蹈,了不起只會是學校新生會的娛興節目罷了。我自己是意外到了大學之後才接觸到泰雅舞蹈,那時我就一直想為什麼我之前沒有這樣的機會跟經驗呢?」

對莊志強老師而言,泰雅族舞蹈是生活面而不是生存面的事。他最終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帶動家長,讓更多泰雅的孩子有機會學習、傳承自己部落中的舞蹈。他說也許他是比較保守的人,所以相信人要去學習他人的文化前,應該先固守自己的文化。莊老師說:「有的部落認為我們的東西是死的,社會在變化,所以我們也要變化才對。但我認為你自己的東西必須要先留下,要有自己原本的元素存在,然後再在這樣的基礎上去作變化,而不是抄襲別人的東西。因為那不是變化,那是被同化。」

幾年來,莊老師帶著金岳國小的泰雅舞蹈隊南征北討,一有機會他們就賣力演出。他說:「每個文化不一樣,不能講說哪一個好或哪一個壞。我們泰雅族的舞蹈主要表現的就是力量的部分。你看到我們隊上的女生,我其實沒有修太多動作,只希望他們能表現自己個人的特色就好,所以我每次被人罵說我們女生動作怎麼那麼粗獷時,我都不介意。有個舞蹈隊修得很藝術化,我沒有那種堅持。我想看到的就是學生有力量,展現出那種感覺就好了。」

提到原住民的舞蹈,時下其實有許多比較商業化的表演,而那些為了迎合口味所做出來的動作,對莊老師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他認為那些舞蹈的線條修得非常美,甚至變得有點西式,他不太喜歡,不過不能講說反對。只是如果要他帶舞蹈隊,他是不會那樣帶就是了。做為一個老師,他常常罵他的學生不夠熱衷在自己的文化上。不夠熱衷,就看不出誠意,就不會帶給人感動。

莊志強老師希望孩子們能快樂地在學校跳舞,因為學習東西就應該開心地學!原住民跳舞其實很簡單,它主要想表現的就是一種文化,一種自己族群中內在的東西,所以快樂地投入其中,並且能將這樣的訊息傳達給所有看見它的人,那就是金岳國小舞蹈隊的目標了。



工作歌內容

泰雅族人工作時哼哼唱唱,以歌唱結合舞蹈,唱於耕作、舂米等工作之時。

【泰雅婦女工作歌1】
在南澳鄉廣為流傳。婦女們一早就辛勤的工作,為豐收之日做預備,一邊工作一邊唱著歌,忘卻了工作之辛苦。

【泰雅勇士工作歌】
此時的泰雅勇士們也忙著工作,英勇的舞姿中展現了泰雅男子的慓悍與勇士精神,更透過互相喊聲為彼此加油打氣,士氣提升了,也才有力量出發去打獵。

【泰雅婦女工作歌2】
看哪!婦女們分工合作拿著酒甕、杯子與米篩,一邊辛勤的釀酒,一邊期待獵人的歸來,為豐收的日子做預備。

【祖先訓誡歌】
我們要歡欣鼓舞,不要忘記我們身上流著泰雅族的血液,要謹守遵崇祖先們的教誨。

公視『台灣囝仔,讚』官方部落格 http://taiwanchild.pixnet.net/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