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月桃成林、眾志成園的故事。 「sizu是布農族語的月桃,我將它翻成為「惜路」,除了表達我們珍惜園區的月桃,善用它多樣餘料外,也希望傳達出我自己有多珍惜祖先留下的月桃應用與山林智慧跟知識。同時也代表了我對使用月桃這個材料時的種種堅持。」——主展人 江布妮buni 關於江布妮buni與馬斯林恩月桃園| 2010年,馬斯林恩(maslinagan)月桃園區在台東海端鄉裡誕生了,目前園內擁有27種月桃。這裡,曾是布妮的ishahavut家族的居住地。馬斯林恩的布農語maslinagan單數是maslin,意指清亮的聲音或優美的旋律,而複數maslinagan則有兩層意義,一指祖居地或蓊鬱之地,同時也指群聚的人們所發出的低沉並具穿透力的聲音。 園區主人布妮曾是一年大半時間都在世界各地看時尚秀的都市女郎,後來因父親去世,讓她回鄉歸零。她說:「回到部落前,我並不了解我自己。為了找回自己,我捨棄過去的消費習慣,脫下高跟鞋、赤腳感受土地,愛上古老素材——月桃,從零開始,學習月桃編織,探究月桃文化,我用盡全部的力氣,想理解自己的文化。 」 馬斯林恩月桃園絕非一般人所謂的觀光園區,而是一個文化基地。它的存在是為了引領我們理解月桃的生成、月桃與人的關係與月桃在文化中扮演的角色。遊走此園,為的是跟著布妮往深處走,為的是理解從前,明白那已然模糊的來時路,並一起努力讓不該消逝的月桃文化有機會活向未來。